一个产区和它的酒,如何讲好中国酒的故事

2021年的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银川闽宁镇挂牌成立,赶在一周年之际,我们重新走访一次宁夏,去了解这一年里宁夏产区和这里的酒庄发生哪些变化。
 
 
6月的宁夏尚未进入一年里最热的时分,但空气已然炽热。如果没有那成片绿油油的葡萄园,也许燥热感还会更重一分。宁夏的葡萄已经开始挂果,不久后将进入转色期,然后再等上百来天的时间,宁夏新一年份的葡萄酒将诞生。
 
采收季的到来总是让人期待,新一年的葡萄酒承载着人们一年的辛劳和汗水,也承载着新的希望。葡萄酒成为了宁夏的一张“紫色名片”,可葡萄酒对于宁夏远不止是一个地方产业。紫色的酒液改变着这里干旱的土地,正在改变着这里人们的生活。在宁夏的走访越深入,越能感觉为什么葡萄酒是如此适合这片土地。
 
 
 
一个产区和它的酒
 
去年的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挂牌成立。这一“国字头”的项目在宁夏落地,受到了中国酒业上下的关注。
 
在综试区建设总体方案中,详细规划了综试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囊括了从技术层面的品种优化、技术引进等,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建立“特色酒庄+全球营销”的新模式,再到推进营销层面的品牌总部基地建设工程,培育当地知名品牌等。综试区建设总体方案涉及了一个新兴产区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从另一层面看,综试区的建立带来的是整个地方经济和生活的提升。
 

早在20年前,凯仕丽酒庄的创始团队从广东来到宁夏,来到宁夏贺兰山东麓最南端的地方扎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荒漠,种下了葡萄幼苗,引入国际先进的酿酒工艺,从零开始酿造属于中国人的葡萄酒。这一扎根便是20年,随着红寺堡产区今天知名度的提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笔很不错的投资。
 
但在当时,这是从“零”到有的过程,任何一个产区的开始难就难在如何跨过这个“零”。虽然红寺堡在自然条件上占有优势,更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但作为第一家进驻红寺堡的企业,凯仕丽酒庄面对的是几乎为零的能用于建设葡萄园的基础设施以及缺乏技术能力的人员。
 
 
一年复一年地治理生态、修建沟渠、引进设备、培养人才,酒庄种下了2万多亩的葡萄园,也培养起了一支有专业技能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人才队伍。凯仕丽酒庄的成功经验也带动了一批企业陆续落户,使得红寺堡的葡萄酒产业兴起十分迅速,仅在10多年的时间里,红寺堡从一个小小的开发区逐步建设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镇。
 
相比起两年多以前到红寺堡参观酒庄,如今的红寺堡感觉更为繁华,基础设施建设也更为完善。这是一个因酒而起的小镇,也因酒而走向大众视野。了解如凯仕丽等酒庄的发展历程后,更能理解综试区总体方案中所布置的主要任务对宁夏各产区的意义所在。
 
 
正如曾经人们会疑惑在世界上还有人吃不饱的时候要投入巨资探索宇宙,20年前在这最为贫瘠的地方酿造葡萄酒也很难让人理解它能如何改变大众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宁夏产区的建设过程中,这片土地变绿了,风不再裹挟着漫天的尘土吹在脸上,水沿着古今交错的沟渠流过曾经的荒漠。
 
 
红寺堡,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区,现在却以葡萄酒名镇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据当地史册《红寺堡移民史》原文记载:“凯仕丽(原科冕公司)投资红寺堡开发区葡萄种植与酿酒,开红寺堡葡萄酿酒之先河,率先与引领作用巨大,为后来红寺堡区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凯仕丽的带领下,红寺堡镇现已获得“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称号。
 
 
葡萄酒对于宁夏改变的不止是生态环境,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到了今天,宁夏葡萄酒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已经达到80%,大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及减轻了劳动强度。不仅如此,葡萄酒产业为生态移民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20年前,凯仕丽酒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红寺堡今天葡萄酒产业繁荣局面。
 
 
这家宁夏的葡萄酒龙头企业现今也在为未来做准备——在凯仕丽的示范园里,正在上马新品种培育的苗圃、覆盖整个葡萄园的滴灌系统以及各种的气候监控设备。凯仕丽酒庄正沿着综试区总体规划的路线实现有机标准化葡萄园的建设,建立起有效的生态治理模式,同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升葡萄品质。这些措施将帮助酒庄及这一产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讲好中国酒的故事
 
宁夏葡萄酒产业通过20年的时间飞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在发展进程中,宁夏葡萄酒也在摸索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宁夏酒庄开始培育马瑟兰这一品种,不少酒庄第一批收获的马瑟兰就已经获得国内外酒评人的关注。但这里并不会深入探讨马瑟兰这个品种是如何适合宁夏,它的潜力又有多大。这个品种兴起所反映的,是葡萄酒“中国化”的探索。
 
 
宁夏之行中所采访的酒庄留给我的印象是,中国葡萄酒越来越多地用“本土化”的语言来表达自我。马瑟兰被重视,是因为它适合种植于宁夏,而且它所反映的宁夏风土元素很容易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这一产区从过往对国外产区的模仿转变为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他们通过葡萄酒这一媒介在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
 
 
站在凯仕丽酒庄新开辟的500亩的马瑟兰葡萄园前,酒庄负责人介绍着这些年对马瑟兰这一品种的探索。这里的土地砂质比宁夏其他的地方更为细腻,且周边种植的白杨树为这些葡萄提供了相对阴凉的微气候,新种下的马瑟兰还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长出符合酿酒要求的果实,但足以让人期待。这份独属于红寺堡的风土味道很快就要来了。
 
 
同样体现中国化的地方还有酒庄一代代革新的酒标设计。凯仕丽酒庄去年推出的拾梦系列,设计元素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奔涌的黄河流水(宁夏处于黄河上游河段)。
 
这类型的酒标以抽象化的设计语言融入地方的特色元素,或是反映酿造者的情感追求,更能与终端消费者产生感性的共鸣。
 
 
 
走向消费者
 
宁夏的酒庄在加速本土化,宁夏的葡萄酒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但并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产业情况足够乐观,从今年7月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葡萄酒产业全国规上企业产量26.80万千升,同比下降29.08%;销售收入90.27亿元,同比下降9.79%;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 7.64%。
 
这是中国葡萄酒产量连续下降的第九年,酒业整体来看处于低谷期。综试区的建立能提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信心,但才刚过去的第一年很难看出来成果。这一年里更多是各种现有问题的汇集、整理,然后分门别类地研讨解决方案。宁夏产区固有的问题,如用水、招工等依然难以解决。宁夏葡萄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还需要更为集中的宣传推广,需要有力的机构带领酒庄共同走出去。
 

今年7月,宁夏政府带领62家酒企组团来到广州,开启了宁夏品质中国行(广州站)活动,将宁夏的优质葡萄酒直接带到消费者面前。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葡萄酒的重要消费市场,对优质的葡萄酒需求量巨大,这里也成为了这些追求高品质葡萄酒的酒庄重点攻关市场。
 
凯仕丽酒庄同样也参加了本次的推介活动,酒庄负责人也表示,广东庞大的经销商网络,除了能将中国葡萄酒推向全国消费者,生产商也有望通过这一窗口将中国葡萄酒推广到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此次活动上,凯仕丽便已与广州的经销商达成千万的合作协议,也提振了这家酒庄落地广州,并走向国际的信心。
 
 
另一方面,打造葡萄酒文化需要主动适应中国消费者。中国的酒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奔放、豪迈的,如李白《襄阳歌》中的“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愿葡萄酒化作江水般豪饮。葡萄酒文化需要贴近消费者,葡萄酒才能真正走进生活。
 
中国葡萄酒文化是自带这份豪迈与奔放的,因为中国葡萄酒产区在短短半个世纪里就跨越了国外数百年走过的路。经历其中的酒庄,都有着道不完的故事,也有高歌猛进的决心。从当初红寺堡的土路到今天成规模的城镇,凯仕丽酒庄扛过了过往20年的种种不易而迎来收获,但依然坚持着当年许下的初心带领这片产区走出去。
 
 
过往两年里,凯仕丽酒庄投放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成为节目指定葡萄酒品牌活跃在荧幕前。这一举措除了提振品牌形象外,凯仕丽通过这一国民节目让大众知道宁夏这片土地能产出好的葡萄酒。此外,凯仕丽更是入驻南航机场贵宾厅,吸引商务人士及南航VIP客户尝试来自宁夏的优质葡萄酒,在高端消费圈层内带动宁夏葡萄酒整体的增长。
 
 
到了2025年,宁夏将实现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的葡萄酒产业。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在有限的时间里迫使酒庄调整自身的思路贴合消费者。虽道阻且长,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