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ET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编者注:2021年葡萄酒业的第一件重磅新闻莫过于WSET宣布暂停在华业务。进入中国15年,已然成为许多业内人士所依仗的水平认证考试,WSET在华业务的暂停无可避免地引爆了各方争论。
 
WSET在15年间培养了什么样的葡萄酒人才?WSET“退出中国”后,是否该建立属于中国的独立认证体系?一起来听葡萄酒大师刘琳怎么说。

 
  鼠年的葡萄酒教育可谓困难重重,先是疫情,之后是WSET在中国的“停业整顿”。一个应该跟随新兴市场繁荣富强的行业,突然踩起了急刹。WSET在中国按下暂停键后,许多葡萄酒学校纷纷推出自己的救火课程。火烧眉毛,要做点儿什么也是正常的自救反应。但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全新课程去取代WSET,并不是靠打中国牌,就能手起刀落,应运而生的。
 
WSET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全球主要葡萄酒市场中,一提到教育,都少不了英国葡萄酒和烈酒基金会(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简称WSET)。

 
  作为一个老牌的葡萄酒教育体系,依托证书为框架,WSET成功地将葡萄酒教育做到了内容的全球化和通俗化,并建立了渐进式地吸引爱好者、发烧友、以及葡萄酒从业人员的成熟体系。不例外的,WSET也成为了中国最主流的葡萄酒教育体系。
 
  但关于WSET的论辩,国内葡萄酒行业内一直没断过。对于这个话题的热情,其他市场难以望其项背。
 
  参加过中考高考的成年人都明白,所有标准化的学习,其缺点和优点都离不开标准化。而证书在面对陌生人群介绍自己的场合,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找工作时。但是,WSET一样无法逃过标准化的“普适性”与“有限度”这一对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同等级的WSET徽章,
 成为陌生人了解自己葡萄酒知识水平的便捷途径
 图片来源:网络
 
  平心而论,整个国际国内市场上,并不存在能与WSET相提并论的葡萄酒普及教育课程,无论是课程设计、管控,还是市场认可度和现有体量。即便最近WSET在中国管理的规范化细节正在接受政府部门审核,复课无非时间问题;我相信这一江湖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不会被撼动。
 
  国内常听到的质疑声音往往掺杂着很多复杂的情绪:
  1)不学WSET是否就没有办法成为葡萄酒专家?
  2)学了WSET的“专家”为何并不够专业?
 
  这种质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WSET体系并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将一部分“专家”的问题转嫁成了WSET的问题。
 
WSET之我见
 
  WSET初阶课程(一级和二级),面向一般爱好者,或者是葡萄酒从业人员之中对专业要求相对低的,比如说直接应对消费者的、一般的酒水销售人员。

 
  WSET的三级课程也称为高级课程(英语原文是Advanced),但这“高级”的含义跟高级数学里的“高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安个大帽子的动因,大约是鼓励学生在葡萄酒的道路上,能够斗志昂扬地继续走下去。
 
  同时,因为三级(高级)课程涉及内容的全球化程度,确实也是今日葡萄酒世界的精简概括。国际上许多葡萄酒专业院校,包括最一流的高等院校,也将其作为毕业必须(或者建议)完成的模块之一。
 
  WSET总部对授课最低时间有规定,各学校在此基础上可增加课时。具体的最低授课时间为:一级课程6小时,二级课程16小时(加建议自学及考试时间,共计28小时)。三级课程30小时(加建议自学及考试时间,共计84小时)。


  所以,WSET一、二、三级所培养的“专家”,并不具有任何专业意义上的专家质素,而是相对于一张白纸的普通消费者的“专家”。毕竟,即便是三级(高级),一周集训也是出不了掷地有声的专家的。但普及教育的意义,在于创造共同语境,培育深入教育的基础。
 
  WSET四级课程(也称“WSET Diploma/文凭”),与一周可以集中授课完成的三级(高级)相比,有质的飞跃,不同学校会安排一年到两年完成。预计完成课业需要504小时(授课课时至少为116小时,加上课外自学时间和考试388小时)。对于大部分有工作有家庭的人来说,这些额外需要投入的时间是非常奢侈的成本。


  学习四级课程的人员,一般都是专业人员。当然,再高的门槛也阻挡不了任何重度葡萄酒爱好者深潜的心。从工作的实际要求来说,我个人觉得大公司里培训和教育等岗位会有必要学习四级,以及一些葡萄酒门类(如:品牌知名度较低的许多精品小酒庄)的 B2B销售,或是葡萄酒媒体的执笔人 / 主讲人。
 
  但是,即便是耗时比较多的四级文凭,带来的也只是一个在全球化框架下的,更为深入、全面并具象的知识体系,并不自然取代葡萄酒大专院校的专业学习,而成为更“硬”的文凭。业内招聘专业人才时,过于偏重WSET文凭,而对葡萄酒大专院校的其他文凭视若无睹的现象,不理智也不公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话又说回来,对于传达葡萄酒知识给普通消费者的,四级文凭确实比其他细分的专业院校的知识体系会更接地气,同时兼顾全球视野。
 
 购入WSET Diploma的推荐书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图片来源:网络
 
  WSET四级文凭的通用性和全面性,使得IMW(葡萄酒大师学院)接收学生的标准,除了对从业经历的要求以及推荐人举荐之外,也认可WSET四级文凭获得者,等同于葡萄酒专业院校的毕业生。
 
  既然说到葡萄酒大师,也顺便叨一叨“big picture:庐山本山”。不论在英文原文还是中文译文里面,都有一点托大的意味。葡萄酒大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简单来说,算是在种植,酿造,品控及销售等各环节都有相当深度了解的通才,并具备相当程度的沟通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但如果具体到非常专业的研究,比如酵母或者基因,一般的葡萄酒大师不过就是了解个大概,少数的MW会了解研究重点和趋势,以及意义在哪里,仅此。并不能偕越专业院校专题研究的能力范围,而且差得很远。
 
 Master of Wine认证
 图片来源:IMW
 
  说回WSET。国内很多人对WSET“专家”的反感,无非源于人类对于“半桶水晃荡”还牛哄哄的天然抗拒。当然,这应该是具体到独立个体的问题,此锅轮不到WSET来背,也不应该让踏实学习的其他学生来被集体标签化,花了钱花了时间还非要让人觉得是后娘养的。如果学习不被鼓励,市场的将来除了营销手段还可以依靠什么?
 
WSET的缺点
 
  作为一个教育体系,WSET的缺点源于标准化,前面已经提过。
 
  比如说,产区风格,在普及的时候有必要树典型,但结果就是容易以偏概全(还得仰赖老师的水平和视野),或者无法与时俱进。谁定义的典型?什么时期的典型?什么典型:典型的产区表现,还是年份,还是品种,还是酒庄?一个大问题能引发一大串小问题。

 WSET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的品鉴体系,
 但难免有不能触及的地方
 图片来源:WSET
 
  再比如说,品鉴时,将许多嗅觉味觉元素量化能有助于建立个人数据库的基础,同时也为品鉴者之间的互相交流提供参照系和共同语境;但也难以规避一些品质的标准难以被量化的短处。比如单宁的性状、成熟度,对品质的影响远比数量重要。理论上大家都知道两者(可量化的,与不可量化的)不可偏废,实际品鉴交流过程中,要两全其美并不容易。
 
  又或者,很多香气描述和表达的标准语汇,西方读者更容易有联想度,很难被东方读者理解。但进一步说开去,即使运用东方读者熟悉的语汇,如何将这些语汇与葡萄酒的香气挂钩,又需要一层“翻译”和阐释。
 
  还有类似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标准化普及教育天然无法解决的矛盾。

 WSET建立起的品鉴语言,
 也许会让其他国家的学员摸不着头脑
 图片来源:网络
 
砖来了
 
  WSET在中国重启只是时间问题。与其着急研发救火课程,做一个类似WSET但难以比肩的版本(no offense,人毕竟摸爬滚打几十年了),且很有可能课程还处在研发初期WSET就解冻了。不如眼光放长远些,思考下WSET的优缺点和这个系统无法覆盖的市场需要。与其各据山头,何不合力为之。毕竟,葡萄酒教育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虽是大势所趋,但葡萄酒盘子的局限始终是骨感现实。
 
 
  趁新年伊始,大家养足了精神,心情尚且美好,抛出这块砖。祝鼠年过得特别不容易的葡萄酒教育者们,能在牛年转个乾坤。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即刻订阅全年12期杂志,456元包快递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