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布拉:看见葡萄酒世界的多元美

  “葡萄酒是我们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我们必须努力奋斗,使这种经验变得更多元、更愉悦、更让我们为之向往。”

  “旺季的时候,我每天得处理200-300封电子邮件。呼,幸好现在我有了一支很棒的团队,他们帮了我很大的忙。”早上9点,在格鲁吉亚东部地区的首府泰拉维(Telavi)一家酒店的餐厅里,我终于逮到吃早餐的机会与Debra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完整对话。在这趟她带队的国际媒体对格鲁吉亚葡萄酒的七天考察行程中,Debra一直忙着回答团队里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也不忘详细地将每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告诉记者们。正如她名字的希伯来语意“蜜蜂”一样,“永远精力充沛”,是Debra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尽管我们的大巴昨晚两点才到达酒店,当晚的睡眠时间不过五个小时,但此刻坐在桌旁的Debra眼睛里却闪着光,仿佛想将所有关于葡萄酒的一切都告诉我。
  2008年,Debra获得了业界最高荣誉“葡萄酒大师”的认证。从那时起,便开始了与世界各地的跨时空地域紧密联系。“五六年前,我每天得处理20-40封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大多来自酒庄,向她询问关于亚洲葡萄酒市场的问题。“我来自美国的葡萄酒之乡,从小在葡萄酒庄里长大。当我看到这些可爱的酒庄主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忍心不去帮助他们?”于是那时的Debra,每天得花上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免费回答邮件里各种关于葡萄种植、葡萄酒销售、关于市场状况等等的问题。当时她考虑过以此盈利,成为一名葡萄酒顾问,但最终Debra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坚持走在葡萄酒教育和知识传播的路上。所幸Debra很快发现了能同时回答提问、坚持知识传播又节省时间的一石三鸟的好方法:写书!Debra的《葡萄酒交易指南(Debra Meiburg’s Guide to Wine Trade)》以不同城市为主题,从香港开始,陆续推出了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的版本,目前他们正在着手编辑广州版的。这系列书籍得到了不错的市场评价,书中不仅包含了Debra对当地市场的解读,还通过真实的市场调研,解开了一些“神秘谜团”。“譬如大家都以为在香港有3000多家葡萄酒进口商,但我和团队考察了解后,发现实际只有不到1000家进口商”,Debra说道:“我们把能想到的,酒庄在推广其产品时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都写进书中。我想,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葡萄酒大师的分内事”。
 
  回想等待考试结果的那个紧张又焦急的夜晚,当得知自己顺利成为葡萄酒大师时,Debra说自己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开一瓶1996年的Krug年份香槟来庆祝!可当时她一个人在家,不想浪费一瓶开了就无法封盖的香槟。于是她开了一瓶Batard-Montrachet的特级园葡萄酒,没想到运气不佳碰到了木塞感染。于是,来自美国加州的她打算再开一瓶来自家乡的酒庆祝,谁料又再遭遇了一支木塞感染的加州酒。连续两次“中奖”让Debra哭笑不得,最后她安全地开了一瓶澳洲的McWilliam’s的赛美蓉,才圆了她独自庆祝的心愿。
 
  刚刚成为葡萄酒大师的时候,Debra并没有料到会做今天自己正在做的一切。当时她有一个自己的发展计划:专注在葡萄酒教育与知识的推广。她想要推出知识手册和学习卡片,这些都是她在成为葡萄酒大师的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够拥有但实际却无法找到的。她还想拍摄葡萄酒的教育宣传视频。就在她准备按计划进行时,遇上了香港免除葡萄酒关税。“香港的葡萄酒贸易市场好像一下疯了似的,数不清的商业项目找上门来。我还没来得及按计划行事,就被市场推着走了好远”。
  大部分找Debra合作的商业项目,都与葡萄酒贸易有关,于是Debra一方面给葡萄酒贸易商提供市场推广的建议服务,一方面保持对消费者的培养和教育。“我和我的团队希望总能在市场上持续引领创新,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消费者保持对葡萄酒文化的激情与热爱”。随着帮助推动市场推广的活动越做越多,Debra客户的地区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多了许过国家级别的葡萄酒机构来找他们。帮助这些客户分析其产品特点,针对其目标市场的情况设计推广战略,Debra做的葡萄酒服务的市场导向性越来越强。但Debra总是提醒自己要保持中立,不因利益而为某个特定的品牌说话。因此Debra和他的团队从没有接过任何一个单独酒庄的推广请求。“我想这与我以前的记者身份有关,骨子里还保留着对客观和中立的追求”。
  目前Debra和她的团队承接了约20个国家和地区葡萄酒的推广工作,这也是为何他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的原因之一。如何做到同时推广那么多不同的产区?“找到每个地区产品独特的点是关键。根据这些点,通过我们的创意,再结合市场的需求,通过大师班、培训、演讲等方式做教育。”是的,教育始终是Debra坚持的点,她认为真正有效的推广不一定是商业化的宣传,但通过有效的教育,使消费者理解某产品,最终总会带动销售。如何选择这些地区?Debra说她认为市场应该关注的地区,就会选择去帮助它们推广。
 
  不止在中国,其实全球许多葡萄酒市场都存在“波尔多化”,Debra担心波尔多会统治了整个葡萄酒市场。这也是她不遗余力地在对各种不同的葡萄酒产区进行推广,力图使葡萄酒市场多样化的原因之一。Debra并不是不喜欢波尔多的葡萄酒,只是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她认为单一化的产区会使得市场变得无趣;她担心同质化的产品会让民众渐渐抛弃葡萄酒。出于这样的原因,她会选择譬如像格鲁吉亚这样优质但名气小的产区做推广。葡萄酒的世界,百花齐放才会美。
 
  由于生活在香港,Debra主要在亚洲市场进行产区的推广教育。当受到亚洲以外地区的邀请时,她的角色则变为向外推广亚洲市场,争取更多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将产品重点放到亚洲来,使亚洲消费者有更多好的选择。来自美国的Debra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这几年来,她做过纳帕谷和索诺玛地区的推广活动。年轻时候的Debra特别爱喝索诺玛的葡萄酒,当然,那是她家乡的味道。可惜索诺玛葡萄酒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太少了,大概只有3%-4%。Debra希望通过自己的推广,可以让家乡的味道传播得更广一点。
 
  在成为葡萄酒大师的第八个年头,今年Debra又多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伦敦葡萄酒大师协会(Institute of Master of Wine)教育委员会的主席(Head of Education Committee)。这是一份一年试用期加三年任期,共四年的任命。期间Debra会负责甄选葡萄酒大师候选人,并主导设计葡萄酒大师们的教学计划。“我对这个任命感到很荣幸,很高兴能参与到未来的葡萄酒大师选拔中来。”Debra也相信她对亚洲市场的了解,能帮助葡萄酒大师的学习课程中能够出现更多与亚洲相关的信息。对于这个新角色,她想要有更多的创新,但还没想好具体的全盘计划。她透露一些小信息:未来,葡萄酒大师候选人的申请的门槛将会提高,但在候选人学习以及参加考核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全面的帮助。Debra的具体职责,是全面地考察每一个大师候选人。
  正如Sarah Jane Evans MW在《葡萄酒》杂志第94期的专访中提到的意见一样,Debra同样认为葡萄酒大师是一个社群,或者说一个工会(Guild)。每隔四年,葡萄酒大师协会在伦敦的总部都会组织一次论坛,给全球的葡萄酒大师碰面。目前全球共有354个葡萄酒大师,其中约有150个左右处于“退休”状态。即便在没退休的大师们中,大家的目标也各不相同:有的专注在做研究,有的专注在知识传播,有的专注在做贸易。而一旦通过考试成为了葡萄酒大师,就再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或者要求,来督促他们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幸好葡萄酒大师大多数都是好学的人,我们这些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葡萄酒大师,都专注在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领域里。”
 
  Debra目前最喜欢的还是写作(比如持续在我们杂志开设的专刊)。再进行诸多产区推广的过程中,她不愿被打上“某产区代言人”的标签,只愿成为“葡萄酒的代言人”,保持中立和客观,更有利于她的工作。她希望继续保持成为亚洲第一的葡萄酒市场教育专家。
 
  对于中国葡萄酒的发展,Debra称越来越多中国葡萄酒庄的出现,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葡萄酒行业,会吸引更多国人对葡萄酒行业的关注,从而在大趋势上带动葡萄酒的消费,是一个正向循环。中国葡萄酒庄目前的酿酒技术不错,但还是有使用太多橡木桶的现象。她认为酿造技巧不一定是最值得追求的,关键是要种出更好的葡萄。“现在的中国酒庄,已经与十年前的截然不同了,质的方面有了飞速进步。但是还得找到属于自己,最合适的品种”。30年前在香港,街上的时尚品牌只有Chanel和Ferragamo两个。消费者们说起包包和鞋,只懂这两个牌子。可如今的香港,各种大小潮牌林立,消费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懂得了更多。他们看待品牌的眼光变得平和,认为都是质量好的时尚品牌,没有孰优孰略之分。这也应该是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会呈现出的情况。
 
  虽然金发碧眼的Debra有着典型欧美人的美丽,但她对亚洲充满着爱与热情。在香港定居超过25年后,她早已成为香港甚至亚洲地区葡萄酒行业的形象之一。“我的葡萄酒生涯确实与亚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和文化,否则你看,不然我的葡萄酒大师授予仪式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亚洲朋友的面孔呢?”


黛布拉
Debra Meiburg MW
亚洲第一位葡萄酒大师,葡萄酒大师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本刊顾问。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