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一纸“文凭”有多重

 
  WSET是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Wine & SpiritEducation Trust)的英文缩写,是酒类行业非常“高大上”的考试,也算是酒类从业者们的一纸“文凭”吧。2014年初,WSET三级正式推出中文版,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葡萄酒 “考证热”也引来了一些争议。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一纸“文凭”,到底有多重?
 
策划 编辑部 统筹 彭程 设计 G.G 图表、制图 Ccemilie
 
【WSET是个啥?】
 
 
文 彭程
 
  不知道作为葡萄酒从业人员,或者是普通的葡萄酒爱好者的各位,是否有过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刻:当你和自己的家人或者业外的朋友说到自己正在考“WSET”证书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WEST是啥考试”,“西”怎么还有认证啊?
 
  这自然是句玩笑话,不过也真真切切地发生过在我身上。然后我就会给他们解释,“WSET”是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的英文缩写,是酒类行业非常“高大上”的考试,算是从业者们的一纸“文凭”吧。
 
一步一步往上爬
 
  WSET的培训课程主要分成以下级别:一级/初级(Level 1 Foundation);二级/中级(Level 2 Intermediate);三级/高级(Level 3 Advanced);四级/文凭(Level 4 Diploma)以及五级/荣誉文凭(Level 5 Honours Diploma),其中一至三级还可以分成几个板块。
 
  一级培训主要为了刚入行的或希望获得一些葡萄酒基本知识的人员而设计的系统化培训,通常培训时间为1-2天。二级则适合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人,培训时间通常为3天左右。在这个培训当中,除了深造一级的内容以外,学员们还会研究各主要产国的特点以及有关烈酒的知识。一级和二级考试都采用选择题的考试方式。
?
  三级的培训基本上适合已经有几年的葡萄酒经验的专业人士。培训时间通常为4-5天。除了选择题以外,三级考试还加有盲品考试以及问答题部分。虽然数字上仅仅是多了一级,培训时间也只是多了1-2天,但整体涉及的知识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之上。这一点很直观地体现在课本的厚度上:WSET三级的课本至少比二级的要厚上3倍。
 
  四级文凭是WSET考试里最难的,而培训时间定为两年。在这两年当中,学员们将参加六个单元的考试,具体分为葡萄园管理以及酿酒技术、酒类国际市场、世界静态葡萄酒、世界烈酒、世界气泡酒和世界加强酒。前者考试为选择题,二者为开卷式以及闭卷式论文,而后面四个单元都包括问答题和盲品考试。除了资金投入以外(学费相当高),学员们更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上课时间非常短(现在还有远程课程可选,费用相对较低,但需要自己寻找适合的试饮酒款),所以只能靠自己从各种途径搜出必备知识。即使没有考过一级,如果自己信心充足,可以直接报读二级甚至三级,但是要考四级,必须事先持有三级证书。同样,获得WSET四级文凭也是报读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证书的前提条件(除非能够证明自己拥有与WSET四级文凭同级别的知识或经验)。
 
巨大的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级、二级已经有中文培训的基础上,WSET三级在2014年1月1日起就已经推出了中文版,更大地促进了WSET考试在国内的传播与普及,并且现在也将四级课程是否该纳入中文体系的话题放入了议程。
 
  在很多人看来,像三、四级这样高等级的课程,对学习该课程的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英语语言能力,因为他需要了解更为广泛的葡萄酒领域知识和国际市场趋势,而将之译成中文则降低了学习门槛,间接降低了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有言论认为这是WSET的一种对中国市场的妥协。当然这种言论未免有点太过“中国中心化”,因为就WSET三级而言,法国、德国、希腊、葡萄牙也都实现了本国化语言运作,而德国更是率先实施了WSET四级德语版本的课程教授。
 
  作为WSET全球最大的生源国之一,热潮才刚刚开始。几年前,通过WSET四级考试的中国本土学员不过4人,现在已经有20多人,而四级在读的人数还在持续增加。综合而言,平均每3个WSET二级学员中会有一个成为三级,而平均每4个三级学员中才会有1个成为四级,同时我们的教材考点内容每3年就会完全变更一次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条升学之路其实是颇有难度的。而且大部分三、四级学员都是为葡萄酒及烈酒行业而服务的,其中单纯的业外爱好者寥寥,他们之所以选择这条升学之路也是为了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得到更高的认可。
 
只是一个开始
 
  现在中国市场已是WSET的全球最大生源国之一,由于需求旺盛,各地授课点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市场,二级学员正呈井喷式的增长,这也为三级学员的保有量打下了基础,相信再过3-5年,当三级学员的增长呈一个逐年稳定的趋势,那将意味着中国葡萄酒市场及行业的成熟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并趋于稳定增长,同时WSET四级的保有量持续递增,向市场输送更多葡萄酒专业人才。
 
  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CEO伊恩·哈里斯(Ian Harris)表示,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虽然中国市场起步晚,但毫无疑问是后起之秀。同时,他还希望在他任内,中国的“国酒”白酒也能够进入到WSET这个葡萄酒及烈酒为主的培训教育体系之中来,为全世界的行业人士及爱好者所学习了解。看来,这真的是一盘很大的棋。
 
 
 
【WSET的“中国现象”】
 
文、采访  彭程   受访对象| 赵晓娟、陆江、潘家佳
 
  中国人擅长考试,这应该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这也难怪WSET进入中国,尤其是加入中文版后的井喷式的增长。现在二级学员的数目已经相当庞大了,相信再过3-5年,当三级学员的增长呈一个逐年稳定的趋势,那将意味着中国葡萄酒市场及行业的成熟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并趋于稳定增长,同时WSET四级的保有量持续递增,向市场输送更多葡萄酒专业人才。
 
 
都是“品酒师”
 
  现在所谓的“品酒师”“侍酒师”到处都是。凡是考过证书的,不管什么程度,一律自称“品酒师”, 一些在餐厅倒酒的服务员也会被叫做“侍酒师”。
 
  我见过最过份的一位,是在一个酒会上,他挂个某某葡萄酒公司的职位,是该公司的“高级品酒师”,正在跟他的客户侃侃而谈,说得我一愣一愣的,好像世界上就没有他没喝过的酒一样。后来我知道了,他学过WSET一级。在这个年代,我们连品酒师和侍酒师都没定义清楚,如何去规范管理呢?
 
  只要在网络上谈论到葡萄酒证书,就会有很多人出来对号入座,其实我很理解这个现象。葡萄酒的证书考试对于国人来说,真的不算非常难,二级复习一个礼拜,三级复习一个月,拿个“Pass”真的不成问题。也就是因为WSET 三级开始是英文的,所以才会那么少人,如果哪一天WSET 四级改成中文考试,那么也会井喷的吧?也不要忘记还有一些浑水摸鱼之人,考场作弊的并不是没有,曾听说过有把小抄做在手掌上,然后再在考卷上写下一些“要点”,再开始作答。
 
  有些人考完一个证就开始到处招摇(有的甚至只是考过一级),传播一些不正确的知识,也怪不得会被一些积累了很久经验的前辈鄙夷。有一个道理我们都懂,人无完人,人必定会出错,就算是前辈也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自己钻研的精神,只要你有兴趣把问题搞清楚,那犯错也并不可怕,我相信一次错误的经验比一次认真的学习更深刻。在每次写什么或者出去讲解的时候,必定要查阅多本书籍或网站,只求万无一失,就算有所失也必定能说出出处,而不是信口胡掐。其实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只想那些想靠证书招摇的人可以真的有东西可以招摇,而不是只是靠那一页纸,请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那一张纸。
 
 
要会“说人话”
 
  有一些饮家喜欢把酒评写的天花乱坠,无数种没有听过的水果,各种听不懂的形容词,那些如歌词般的诗句,有时候甚至能身临其境,置身各种幻想之中。曾经见过一段酒评,对葡萄酒香味的描述居然用到了超过10种香气,用尽全力去闻香,对于葡萄酒的口感却不见描述。葡萄酒,是一种饮料,饮料是用来喝的,不是香水。那些人只看到了国外酒评家表面上对香味的描述,就依样画葫芦,可是却忘记去学习闻香背后的学问,去研究这些香味的由来,是因为品种还是因为种植?还是因为后期酿造赋予的香气?更何况,对于普通饮酒之人这些香味的参考价值十分的低,每个人的感官不同,闻到的香味自然不同。
 
  品酒笔记其实更像是一个自我学习的笔记,用来记录自己的品酒历程。真正成功的品酒笔记,我认为应该是让自己一看到,就能想起来喝的是哪一款酒,那款酒给自己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而如果只是一堆香气和口味的词语堆砌,那意义还大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中文课程普及后越发明显,那就是各种专业名词、术语的翻译问题。葡萄酒毕竟是舶来品,因此当术语被生硬地翻译成中文以后,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也确实不方便交流。
 
  资深葡萄酒媒体人赵晓娟表示,中文版考三级有好的一面,能够让更多有外语障碍的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葡萄酒知识,从而普及葡萄酒文化。不利的一面当然是,当然是没有克服语言障碍的学习,无法和国际接轨,甚至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不利的一面则是,没有克服语言障碍的学习,无法和国际接轨,甚至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单纯的“中文化”,并不一定能够让WSET持证人说“中国话”。
 
  就像葡萄酒好不好,真正懂酒的人一喝就知道,“忽悠”是没有用的。没有真本事,带证忽悠,是经不起市场检验的,走不长远。人还是要踏实点好,这些基本的准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会盲品才是高手?
 
  “盲品”很困难吗?是不是需要这方面的天赋?其实不是,更多时候拼的是经验。首先,我觉得太多人把所谓“品酒师”看得太神圣了。其实只要有正确的引导,而且具备正常人的嗅觉和味觉,任何人都可以学会鉴赏葡萄酒,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天赋。而那些能够品出产地、葡萄品种或者年份的人,与其说他们有天赋,不如说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猜错的次数越多,你的见识就会随之增长。”一位资深的葡萄酒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说。
 
  葡萄酒是一种饮品,如何面对众口难调的人群?我觉得WSET书上提到一个不错的概念:后天养成的口味偏好(Acquired Taste)。国人最初不太能接受咖啡的又苦又涩,但现在咖啡已经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初国人喜欢甜甜的红酒兑雪碧,现在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纯饮,干型的红葡萄酒也被广泛接受……这就是说:人类的味蕾是可以调节的,消费者的口味也有可能发生变化。随着对葡萄酒品的不断尝试,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葡萄酒接受度也会有变化。
 
  当你考到WSET四级,盲品考试将会是很吃重的一部分。盲品虽然有很多弊端,比如若不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酒的品种或产地,很难对于一款酒的品质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过,迄今还没有发现有比它更加有效的考验品酒水平的方法。WSET 四级考试中的盲品,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盲品中的弊端,它不依靠对单独一款酒的品尝来判断学员品酒水平的高低,而是通过多组品尝来进行考核。就好像打高尔夫,业余选手可能在某一个洞拿到比职业选手好的成绩,可是18个洞的比赛中一定是职业选手成绩更好。
 
  在学习过程中,与那些真正的专家交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开明的思想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关系在转变
 
  总结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当我们在进行葡萄酒销售的时候,我们在向市场输出更多的是“商品”,关注更多的是“买”和“卖”的关系。对于这种简单的贸易形式,我们大可套用其他产品的销售方法和话术,不需要过多地关注产品本身深层次的信息内涵。因此在行业的粗犷型发展阶段,我们的销售人员并不需要对于“葡萄酒”这门学科有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如今,消费群体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我们的消费群体从“团体”变成“个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个体消费者对葡萄酒包含的信息诉求变得强烈和细致起来。他们需要了解葡萄酒的产地、葡萄品种、酿造的工艺、价格的构成、配餐的方法、香气与气味的特点、陈年潜力、性价比、甚至是品牌的历史背景等等信息。毕竟,需要掏自己腰包的消费肯定会货比三家。因此如果作为葡萄酒销售人员,无法专业深入地向客户介绍葡萄酒的相关知识,很可能他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从业人员只有提升自身对于葡萄酒的专业理解,才能把正确的葡萄酒消费理念灌输给客户,培养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乐趣,并建立客户对于整个行业的信赖。
 
  业内有不少葡萄酒专业课程可供从业人员选择,例如众所周知的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WSET),国际侍酒师认证课程(ISG), 澳大利亚A+课程和法国巴黎蓝带的葡萄酒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半路出家的葡萄酒销售人员得到一个系统学习葡萄酒的机会,着实是一个在短期内提升专业水平的捷径。
 
教育成推广新方式
 
  以英国WSET课程为例在大陆短短10年左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学生数量增长快速,现在中国市场已是WSET的全球最大生源国之一,由于需求旺盛,各地授课点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意图分取更大份额的国外产区也在寻求突破口,其中官方产区课,以及国际葡萄酒大师开设的大师班,就是行之有效的突破方式。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额占据前两位的法国和澳大利亚,就是产区课推广中的佼佼者。
 
  法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是在中国最早实行产区课程教育的国家,尤其在2007年开始进行的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讲师认证项目和官方课程的推出,将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变为波尔多的官方讲师-推广大使,这分布各地的数十位官方讲师每年有相应的培训量要求,从而通过几十位的讲师将产区知识不断地传播到全国各地的从业者和葡萄酒爱好者。
 
  这一模式也逐渐被其它产区在借鉴,其中最成功的是澳洲A+产区课程,他们用更多的讲师支持力度和激励机制,使澳大利亚A+课程的推广效果在很短时间内就赶上波尔多,甚至有超越之势,当然市场也给了相应的回报。此外产区或葡萄酒庄,也可以采用和有影响力的展会,以及本地教育机构合作的形式,开设大师班,品鉴会等形式,选择特定的传播受众,如葡萄酒讲师,媒体,消费意见领袖等,也能收到上佳的效果。
 
 
【亲身经历:如何评价WSET?】
 
观点1:
国内WSET考试乱象丛生
 
刘慧
知名葡萄酒讲师,WSET四级在读
 
  WSET现在在国内已经泛滥。我看到很多“90后”的小朋友们,刚刚入行考出WSET二级,然后就做了某些进口商的讲师,然后再去教其他小朋友。WSET三级现在不仅仅是专业人士在考,也有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们也会考。我个人觉得爱好者跟专业人士的考试应该要区分开,如果纯粹想了解葡萄酒文化知识的话,WSET其实并不算适合。
 
  然而现在WSET在国内炒得实在太热了,真的有不少爱好者趋之若鹜的情况。而且据我了解,现在不少进口商、酒商,会以提供“证”的名义交换,让很多私人客户买他们的酒,考试也就难免有“放水”嫌疑。然后现在的专业葡萄酒从业人员里,讲师太多,APP太多,整个教育市场显得特别混乱。
 
  我个人在考WSET四级,但我发现,四级的考试内容虽然是很不错,信息量大,考完之后的确会有很大提高。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应试型”考试,考了好的成绩,并不能就等同于你对葡萄酒就有了真正好的了解。所以也解释了现在的四级在读越来越年轻化,不少考试型人才能够很快就把四级考出来,尤其是有国外相关求学背景的人。我认为,大家不必将WSET这个证看得太重。
 
观点2:
我们需要“考证热”
 
潘家佳
佳宸葡萄酒公司总经理,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企业管理硕士,WSET四级在读
 
  WSET毕竟是一个系统的考试。一级、二级适合爱好者;三级适合葡萄酒行业的专业人士;而到了四级,就是给那些要引领市场的人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了,也是通往葡萄酒大师的一个重要途径。WSET考试的覆盖面很广,也是目前葡萄酒行业里我认为最专业的一个认证系统。
 
  我觉得知识嘛,总是有比没有好,证书也是,有人带证忽悠,是事实,但也总比不带证忽悠的要好吧?而且我觉得“考证热”长远来说是好的,会给中国整个葡萄酒行业带来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后作为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目前国内有非常多的从业人员其实都并非科班出身,甚至一知半解,WSET这类课程的系统学习,就给了他们一种“再教育”的机会,这是积极的一点。
 
  其次,中文版的教材我认为是必须的。我并不认为用英语考试会比用中文考试,考出来的证书会更有“含金量”,毕竟WSET还有很多国家语言的版本,中文版的出现,我认为反而是对中国考生更公平的体现。同时,用中文学习,之后与自己的中国客户解释、讨论一些问题时,能够更好地沟通,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在学习四级课程时会将教材自己翻译成中文版,翻译出来也是一次思路的整理。
 
  我还是会鼓励大家去考证,提高行业专业度。但现在国内大部分的持证人士并不是在相关企业里服务的,大多去了从事葡萄酒教育或者美其名曰“高大上”的葡萄酒文化传播行业里,个人觉得这其实有点浪费。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持证人能把他们的知识直接传递给消费者,葡萄酒销售专业性人才的空缺亟需填补。中国市场上有很多不懂酒的人在卖酒,这是很可怕的,消费者们往往会在无影无形之中被“忽悠”,这是非常恶劣的现象。
 
观点3:
考证已经成为“必要条件”
 
某酒商相关从业人员,WSET三级
 
  本人也参加过各种形形式式的葡萄酒课程,关于现在国内葡萄酒的认证课程,我只能说是参差不齐。
 
  为何这么说?国人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葡萄酒教育这个新兴行业都受到影响。不得不说,WSET这类型的认证课程现在已沦落到“人有我有”的尴尬地位。过度的扩张,使得国人十分方便能在全国各地的葡萄酒教育机构学习到WSET等认证课程。但由于对教育机构的管理疏忽,以及机构借课程名义卖酒,使得课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单从选酒的角度去分析。在国外或港澳地区,他们的葡萄酒市场更开放和成熟,作为样酒的选择自然更多、品质更好、价格更实惠,让学生获得更国际视野。若在国内,机构则以当地能够购买到的产品作为样酒,品质先不说,选择这么少,学生获得的知识则可想而知。
 
  所以,简单来说,WSET这类的认证只是一个入行的敲门砖,进入了博大精深的葡萄酒世界以后,你会发现一个这样认证并不能说明你就是个葡萄酒大师。
 
观点4:
中文版尚不完美,但确是有助推广
 
某葡萄酒培训师,WSET三级在读
 
  十分碰巧,本人也参加了最近推出的WSET中文版三级课程,也有一些关于中文版考试的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真心觉得,老外真的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中文译本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绝对是一件喜闻乐见的好事。因为中国人用中文考试,这是无可厚非的。WSET教材上也十分体贴的附上各个地名、品种的中文译名。但关键的是,葡萄酒是舶来品,很多葡萄酒的术语都是很难去翻译的,而且国家官方到现在都没有出台一套十分完善的葡萄酒命名机制,不同的进口商关于葡萄品种、产区、工艺、风格等等术语都别具一格,让学生纵使读了中文版都是得去百度……
 
  举个例子:教材上Pinot Noir译为黑比诺;国内某家知名酒商译为黑品诺;网上通常译为黑皮诺(以上已经省略了港澳台地区的翻译)。单凭一个简单例子,已经可以发现市场的混乱。事实上,日新月异的葡萄酒世界里面,层出不穷的翻译,让消费者甚至从业人员都无所适从。
 
  所以说,对于中国这个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相信以WSET在国内的影响力,中文版教材能够更好引导行业发展,同时促使大中华地区的葡萄酒翻译更为统一,能让业界人员和葡萄酒爱好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葡萄酒。
 
观点5:
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
 
某葡萄酒文字工作者,WSET四级在读
 
  学WSET当然有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WSET并非通往葡萄酒世界的唯一途径,它可以为你在宏观上揭开葡萄酒的神秘面纱,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知和乐趣才是最应该追求的,我不知道该如何理性的分析这个辩证题,但我可以讲讲自己学WSET的那点事。
 
  曾几何时为了读懂教材上的英文而狂查字典,曾几何时为了背要点而强迫自己早已不再年轻的记忆力,也曾几何时为了学酒而喝得唇齿发紫,更曾为了那一纸证书上不大的“Distinction”而狂喜不已。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学WSET的时候的确有点狂颠,甚至还掺杂着太多的忧虑和些许的虚荣。那时在国外一家葡萄酒公司上班,所在的团队里有5个人都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三级课程,但只有我一个中国女孩,英文不是母语的我唯恐考不过被人嘲笑。于是拿出自己应对国中考试时的那一套,终日死记硬背,连教课的老师看到的我书上密密麻麻的鬼符圈时都张大了嘴。你问我收获了很多吗?是的,我承认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了严谨的葡萄酒观,但唯独没有收获乐趣……
 
  后来回国后看到一篇关于吴书仙女士的访谈,尽管感觉她WSET教育的一些看法有些过激,但太多人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方法的确不可取。虽然不可能,但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给当初的自己一个忠告的话,我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而忘了最初因为喜欢而学酒的初心。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